手机扫码访问
手机扫码访问
日期:2025-01-28 21:17:07浏览量:
专项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与重要地学成果★★,这足以证明我国当代地球物理理论与方法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深部探测专项的成功实施,是我国地球科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在国际地球科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中国入地计划得到全球地学界的关注。【
实施“目标责任★★★、分级管理★★”运行模式 ★★★“野外检查、财务监审”的监督办法;
2013年12月9日11:30-12:30★★★,美国地球物理年会(AGU)新闻中心举行中国地球深部探测专项(SinoProbe)专场新闻发布会★“SinoProbe:一个前所未有的洞察地球最大大陆的科学计划★★”。
玻璃地球计划于2009年提出★★★,目的是研制三维可视化和地质模拟等技术,使大陆表层一公里★★★”像玻璃一样透明★★”。
我国深部探测关键技术和仪器设备研制取得重大进展,全面提升了我国深部探测和超深钻探技术,必将实现地质科学研究、深部资源勘查★★、自然灾害预测等重大发现★,从深层次推动我国从地质大国向地质强国转变。【
更多
更多
《地球学报》增刊《中国深部探测》。封面故事:中国深部探测专项★★“两网、两区、四带、多点”总体部署示意图。“上天入地下海”是人类挑战自然的三大壮举,该专项是中国入地计划的先锋,由国土资源部组织管理,中国地质科学院负责实施。专项将围绕国家需求,从了解深部结构入手,揭示我国大陆地壳结构,聚焦大型金属矿集区,探索3000~5000 m深度的“透明化”和含油气盆地的深部控制条件,部署现今活动地带的地应力测量与监测,数值模拟再现岩石圈的动力学过程,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部探测仪器和装备。该专项的项目组成及研究计划详见本期增刊★。 (图片提供★:董树文)
2013年4月16-18日★★,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2012年度成果汇报交流会在北京召开。集结中国地球科学界精英力量历时5年研究攻关,中国实验研究并建成固体地球深部圈层立体探测技术体系★★★,装备研发获一系列重大突破,我国深反射地震剖面总长达到11000公里★,首次超过1万公里,标志着我国跻身世界深部探测大国行列。五年来,中国科学家开创了深部探测领域的一个又一个第一,加快了我国从地质大国向地质强国迈进的步伐。
这项计划1977年提出,经过10年考察★★★、论证、选址,于1987年9月18日至1989年4月4日完成先导孔施工;1990年10月6日至1994年10月12日完成主孔施工★★★。
开展地壳探测工程的目的在于揭示中国大陆岩石圈结构★★、活动过程与动力学机制,把握地壳活动脉搏,开辟深层找矿新空间,为国家安全了解深部物性参数★★,为实现能源与重要矿产资源重大突破、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提供全新科学背景和基础信息,全面提升地球科学发展★★★。【
更多
1964年5月,迈阿密大学海洋科学研究所、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所★★★、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及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联合组成了地球深部取样海洋研究机构联合体★★,不久华盛顿大学加入联合体。
非常羡慕中国能够实施地壳深部探测这样一项宏伟计划!我真心希望你们成功,并藉此造福全球!希望有机会与你们合作!俄罗斯联邦地质矿产署署长列多夫斯基
加拿大岩石圈探测计划是1984年开始执行的一项国家地学计划★,至今已20年了。该计划选择10个典型剖面,每个都不同程度地代表了加拿大典型的地质特征或具全球意义的重要构造过程★★★。
中国拉开了“入地”计划的序幕,中国的地球科学事业正在走向探测地球深部的新时代。
五年前,为落实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实施地壳探测工程,提高地球认知、资源勘查和灾害预警水平”的战略部署★★,在财政部、科技部支持下★★,国土资源部于2008年启动了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简称★★★“深部探测”,英文为SinoProbe)专项,作为《地壳探测工程》的培育性启动计划。
我国大陆是欧亚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复杂的三维空间多层次镶叠式和立交桥式结构,长期与劳亚★、冈瓦纳两大古陆及古亚洲★★★、特提斯、太平洋三大构造域发生息息相关的联系,地壳组成与深部结构构造复杂特异,具有多期造山、多级盆山组合、多块体拼合的长期演化历史。
深部探测是地球学科原始性创新的基础工作,是现代地球系统科学的基石★★,要实现从地质大国走向地质强国,就必须做好这一研究。【
是苏联于1970年在科拉半岛邻近挪威国界的地区所进行的一项科学钻探,其中最深的一个钻孔达12262米.俄罗斯出于科研目的挖掘了这口井,从中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
专项初步建立了适应我国大陆地质背景和条件的深部探测技术体系★★★,如共震源深地震反射和宽角反射与折射地震同时接收的联合采集探测技术,改进低频检波器并接在采集站上★★★、带头研发宽角反射与折射地震仪,实现低频/高频信号同时拾取★,为同时获取速度信息提供基础数据★★;完善了地震探测孔快速钻进成孔技术,反射地震大井深(如50 m深井)、大药量和超长记录实验取得成功★★★,形成了适合硬岩地区反射地震数据采集和处理的集成技术★。
中国所面临的资源挑战,是启动深部探测工程的最大动因★★。它也将成为未来实施地壳工程的主要推力。【
大洋钻探计划从1985年1月开始实施,目前由美国科学基金会和其他18个参加国共同出资★★。大洋钻探计划(ODP)是深海钻探计划(DSDP)的继续。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2008-2012)是我国历史上实施的规模最大的地球深部探测计划。专项被认为是我国由地质大国向地质强国转变的标志性重大地学计划,在世界地球科学领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具有经济社会意义巨大创新价值★★★,在大科学计划组织实施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为实施“地壳探测工程”重大科技专项奠定了坚实基础。【
更多
20世纪60年代初期★★,前苏联地质学家EH别利亚耶夫斯基等根据深部地球物理资料提供的地质构造,明确提出了前苏联科学深钻和超深钻计划★★★。
《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12月专刊《中国深部探测地球物理技术与实验研究》★★★。
深部探测专项的总体目标和核心任务是★,为《地壳探测工程》做好关键技术准备,研制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解决关键探测技术难点与核心技术集成★,形成对固体地球深部层圈立体探测的技术体系;在不同景观、复杂矿集区、含油气盆地深层、重大地质灾害区等关键地带进行实验、示范,形成若干深部探测实验基地;解决急迫的重大地质科学难题热点,部署实验任务;实现深部数据融合与共享★,建立深部数据管理系统★★★;积聚优秀人才,形成若干技术体系的研究团队;完善《地壳探测工程》设计方案,推动国家立项★。
2011年11月16-18日,专项主办的国际岩石圈深部探测研讨会(ISDEL)在北京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2012年,专项在第二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上海)、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美国地球物理学会2012年秋季年会(旧金山)★、2012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天津)等大型会议上成功举办了专项展览和专题研讨会,受到了国内外业界的好评。
Sinoprobe是一个多学科探测计划,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
获得对华北与青藏岩石圈物性结构的新认识;精细结构探测揭示大陆地壳演化的深部过程★;发现白垩纪/古新纪界面铱异常★★,提供小行星撞击造成恐龙灭绝的证据;雅江缝合带发现特殊深地幔矿物超基性岩群★,预示铬铁矿找矿良好前景;东部大型矿集区立体探测取得重要进展;地应力测量与监测为建立区域地应力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加深了对深部地质过程及其浅表响应的认识。
更多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深部探测专项自实施以来十分重视科普与公众宣传工作,紧密结合社会及时宣传、普及相关科学知识、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不断增进社会各界对地学研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先行性★★★、基础性重要作用的认识。【
深部探测专项实施的5年,仅仅是地壳探测工程的培育性阶段★,接下来的15年将是我国深部探测进行赶超的关键期★★★。【
成立于1996年2月,德国★、美国和中国作为第一批成员★★★,成为ICDP的发起国,总部设在德国波茨坦,目前已有15个成员国★。在ICDP成立之前,世界各国都已经有了科学钻探的探索★★★。各国的科学钻探比较分散★★,加之科学钻探是一种成本极高、风险极大、技术及其复杂的科学工程★★,各国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由此制约了钻探施工和成果获取。
10月20日晚8时★★★,“地壳一号★★”万米大陆科学钻探钻机投送车队的最后一辆重型运输车到达黑龙江省安达市松科二井科钻井场。至此,“地壳一号”万米大陆科学钻机投送的运输过程基本完成★。【
探索地球深部的结构与构造★、勘查和利用深部资源★★★,进行较大规模深地震反射剖面实验研究★★、进一步提升深部探测技术可谓至关重要。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地质调查局和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在2001年联合发起了地球透镜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分布式、多用途仪器和观测台网的组合使用,来加深对北美大陆结构、演化和动力学特征的理解。通过近10年的努力,地球透镜计划形成了三大研究设施,即美国地震台阵、板块边界观测站和圣安德烈斯断层深部观测站。
当2003年10月ODP计划结束时,一个规模更加宏大★★★、科学目标更具挑战性的新的科学大洋钻探计划--综合大洋钻探计划 (IODP)即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