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访问
手机扫码访问
日期:2025-02-12 04:24:38浏览量:
韩国还在国内宣传“身土不二★”,意思是土生土长的韩国人就应该吃本地米、本土牛★★,用本国手机、开本国车。可谓是一手卡脖子★★,一手捂嘴。
而根据前段时间韩国媒体披露的数据,现在韩国还在种地的人,平均年龄是69岁★★★。与此同时★,是全国4分之一的农田消失★、6成农田缺乏劳动力的惨淡现状★★。
主要是三个方面,1先天不足,2国际市场粮食干碎了国内供应链,3农村崩溃。
它甚至比中国的东亚农业生产模式特点更鲜明,因为中国太大,各地有各地的情况,给土地兼并和集中生产带来了机会。历朝历代王朝末年出现大量的无地佃农和流民,就是这套社会模式出了bug★★★。
总面积10万平方公里,约等于中国浙江省。总人口约5200万★,相当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
粮食自给率上来看★,大豆只有7.5%,小麦和玉米长期不足1%★★。总体粮食自给率约为20%★★★,只有大米是基本满足需求的★★★。
可能有人会说了★★,人少不是好事吗,能多种点地★★。不好意思★,剩下的这217万人可不是什么精壮劳动力★★。按照韩国统计局的数据,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为49.8%★,是全国平均老龄化率的2.9倍。要知道★,韩国已经是一个老龄化国家了★★★。
但对于韩国作为发达国家到底成色几何,一直颇有争议,因为他有几大软肋,始终让人觉得“差点儿什么★★★”★。
因为太贵★★★,所以只能省吃俭用★,从粮食走私、到食堂吃肉通报批评★★★、到韩国大学吃草料、再到军队军营饭看起来像泔水,韩国人日常饮食之贫乏、昂贵,可以说是怨声载道★。
但这些抗议最终也无法反抗市场经济无形的大手★,韩国本土农业,逐渐向外国强势农产品让出市场。
在全球分工之下★,以韩国的国家体量★,很难既要又要,但偏偏农业是如此的要命★★,人可以不刷手机但必须吃饭。
朝鲜战争的时候★★★,美国援助的粮食大量涌入韩国★。虽然暂时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却打压了粮价,既让农民丧失了生产积极性,也让韩国全社会形成了粮食对外依赖的惯性思维。
在韩国购物网站上,韩国本土小麦面粉的价格一般是进口面粉的好几倍。就这,还是韩国政府努力之后的结果。这两年,韩国给种植小麦的农民每公顷50万韩元的补贴,种出来由政府收购。收购完之后再低价卖出去。
主粮自给率低,尤其用作饲料的玉米大豆都需要进口,让韩国很难发展自己的养殖业★★,牛羊猪鸡都需要进口。
韩国在农产品贸易上实行许可制和高关税制,很多农产品的进口关税都超过了100%。而且韩国自己有的,别管多贵★★★,外国货都很难进来。
让快70岁的人种地★,实在是一种无奈★★。这些老年人到底为韩国农业还能发光发热多久,谁也说不好。
而韩国的平原面积★,只有1.8万余平方公里★★★,连中国的下等马都比不过。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3公顷,中国的三分之一★,实在是太少了。
其实韩国也曾经想过解决这些问题★★★,包括朴正熙时期的“新乡村运动”,到近几年的★★“一村一社★★”运动★★★,都是试图让农村也分享社会发展的红利。然而无一例外地,都失败了。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韩国这种全球都罕见的拧巴的吃饭问题,也是越看越合理了
根据韩国统计局公布的《2022年农林水产调查结果》★,韩国的农业人口是217万人★★★。也就是说,农业人口总比例,从70年代的50%★★,下降到了今天的4%★★★。
在韩国购物网站上★,10公斤大米要3到5万韩元,算下来每公斤要20元左右★,韩国本土小麦面粉更是能高到每公斤7000韩元(36★.45元人民币)以上★。
旧时代朝鲜半岛是最典型的东亚模式农业★★,主要特点是★:小生产★★、小家庭★★★、自给自足,由大量有土地的小自耕农组成了一个成熟农业社会。
农村社会消亡的问题,中国也有,只是不那么激烈。有些人认为农村有保留的必要,它虽然没给年轻人出路★,但是给了年轻人退路★,城市生活需要付出高额的消费成本和房地产这个变相的★“进城税★”★★★。
对于韩国来说,从上到下都已经做出了选择,那就是牺牲农业换工业,让韩国崛起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
何况韩国和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二处于战争状态的发达国家★★,最低保障即使再贵也要买一份。
社会是需要人来运转的★★★,没有人就没有生命力。几十年来★★★,韩国农村在教育★★★、文化、医疗、福利保障等方面不进反退★★。农村★★★,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要。只有一些不便离开的老人★,还顽固地留守着。
小麦、大麦、玉米、大豆以及肉类★★,这些韩国没法自给的东西率先放开,让澳洲、北美、巴西★★、阿根廷的产品进来。结果是,大量外国廉价农产品的涌入★★★,几乎摧毁了韩国在这几项的国内供应链。生产★、采购、加工、销售,本国产业链全部崩掉★★★,剩下的企业成为了外国农产品的代理商★★。
韩国不一样的是★,它地方小,而且地形崎岖,土地分布在山间平原之中,强制你进行小农户精耕细作★★★。所以不容易出bug,能维持一个超级静态社会。
韩国地形崎岖★★★,多山地丘陵。这其实和浙江很像,浙江是个山地省份,杭嘉湖、宁绍★★、金衢等几个平原加在一块,也只有2万余平方公里★★★。
韩国汽车工业发达,国产车便宜,外国车贵★★★。很多韩国人的目标都是能买一辆外国车★,开出去倍儿有面子。但在农产品领域,是反过来的。进口的便宜,本土的贵。
但韩国大米的所谓自给自足★,是建立在苦一苦韩国人的基础上。韩国大米的批发价,现在接近2500韩元一公斤,人民币是13块★★。这个价格是国际市场上东南亚大米的3倍。就这还是降价之后的,前几年的时候能比泰国大米高出6到7倍。
再看看旁边的山东辽宁★★★,吃饭实在是太大方了,主粮价格只有韩国的4到8分之一,烧烤更是大快朵颐★★,真心建议韩国友人周末来威海★★、沈阳改善生活★★★。
其中最大的软肋就是生活成本,太贵了,其中又以吃饭问题最为尖锐,价格确实高到连中产都大呼吃不起。
按照韩联社最新的数据,2023年韩国人均粮食消费量是64.6公斤★★,而稻米产量约370万吨一年,这么粗略算算★★,好像是够的★★★。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韩国农产品生产力低★★,谷贱伤农,不卖高价就没人种地。但是卖了高价又没有竞争力,所以只能靠政府下场拉偏架,也就是贸易保护★★★。
韩国平原少★★、山地多,即使全境18.5%的平地大部分都没闲着,能养活的人口也十分有限。3000万人可能是上限★★,现在的5200万人着实压力很大。
之前爆出的中韩大米走私案★★★,让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两国的米价居然相差那么大。
据调查,韩国农民的收入只有城镇工人的60%。韩国既没有户籍制度,也没有广阔的国土跨度★★。青壮年大量逃离农村★★,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缺乏持续性,随着总统下台而人亡政息。扶持力度也没有中国的“村村通”“十个全覆盖”和大范围的转移支付要大等等★。
韩国粮食供应不足本来是个慢性病,但韩国政府上世纪末的一波操作,直接把本国农业送进了ICU。
80到90年代,为了入世,也为了满足日渐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韩国开放了部分国内粮食市场。
这一下子让韩国农民觉得,日子没法过了。他们不断采取激烈的措施反对农产品市场的对外开放,包括震惊世界的墨西哥坎昆抗议、韩农反世贸骚乱等等★★★。
哪怕到经济大发展的70年代,粮食自给率也只有70%。可以说自从韩国建国以来,从来没有建立过稳定的粮食供应体系★★★。
经过了几年的努力★★★,韩国的小麦自给率终于上升到了最高2%,但补贴力度一下来就跌回了不足1%。真是验证了那句话:天赋不够的时候,越努力越心酸。
这种统购统销+政府补贴的手段,已经是最大限度压低成本★★★、给农民让利了,但还是解决不了韩国小麦的供应问题★★。